师生园地
联系我们

花园初级中学

地址:郊区陈瑶湖镇花园街道北大街

电话:0562-2931019

网址:http://www.tlhycz.cn/

师生园地
当前位置:首页 > 师生园地 > 徽州之行,快乐之旅!

徽州之行,快乐之旅!

发表时间:2021/1/18 9:20:23  浏览次数:2565


徽州之行,快乐之旅!

 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,说的是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,可做梦也没想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。

  20201130-121日,我有幸参加的一次徽州研学之旅,可谓是掀开了徽州神秘面纱的一角。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,一起去了解徽州这个散发着徽派诗韵的圣地吧!

 徽州,古称新安,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,位于安徽省南部。它以今天黄山市为中心,包括历史上徽州府 “一府六县”,即歙、黟、休宁、婺源(今属江西)、祁门、绩溪。安徽省的“徽”字就得名于徽州,拆字看就是横看人文,纵看山水。山水之秀、人杰地灵、商贾之富、文风之盛、民风之淳而蜚声海内外,被誉为“东南邹鲁”、“文献之邦”和“文物之海”。自古人杰地灵、名人辈出,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集大成者朱熹,清代著名哲学家、思想家戴震,现代著名学者胡适,著名教育家陶行知,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等,都是徽州人。

 人没到徽州,心早已飞去。

最美在宏村

 早上七点从铜陵大桥出发,两个多小时后,我来到了有“画中乡村”之誉的千年古村——宏村。这里,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!一景一物极富灵性:小桥流水人家,亭台楼阁桥坊,诗意与世俗生活完美结合,让我感受着徽派古民居的青瓦白墙与徽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村边有一方扇形荷塘,水质清澈。夏日荷花好看,但冬荷也有风韵:“叶无圆影柄无香,留待来春碧满塘。”

 从村口进去,曲曲折折的小巷,青石板铺就,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,粉白的墙面被风雨滋润得有些斑斓。靠近地面的地方长满了青苔,雕刻出了岁月的痕迹。一侧的地沟里有溪水在流淌,水流经各家各户后汇入村头的南湖。石板路湿湿的,天空多云,空气中饱含着水分。走在巷子里,令人恍若回到古代,脑海里虽不自觉跳出戴望舒的《雨巷》,但全然没有那种忧伤的感觉,有的只是陶醉。

 撑着油纸伞,独自

 彷徨在悠长、悠长

 又寂寥的雨巷……

 小巷里有些人家就在门口做起了生意,有卖小吃的,有卖茶叶的。小吃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毛豆腐了,“舌尖上的中国”曾经介绍过。但听说屯溪老街的最好,还是留待晚上品味吧。

 小巷不长,走出去立刻豁然开朗,一个半圆形的湖面出现在眼前,这就是月沼了,是电影《卧虎藏龙》的取景地,也是村子的中心。

 湖面不大,但水质清澈,据说水底有泉眼,通过暗道与山上的溪水连为一体,弯弯曲曲流入每家每户。湖周围都是粉墙青瓦的房子,高高低低,倒影其中,从对岸看过去,朦胧轻柔,似梦如幻。那种场景,安详和谐,其乐融融,令人神往。

 湖的北面正中位置便是村中汪氏先民的祠堂“汪氏宗祠”。祠堂的正门像一座石牌坊,上书“世德发祥”四个隶体大字。进了门是一宽敞的正堂,天井呈“口”字型,四面檐角向堂内倾斜,一旦下雨,雨水会落入堂中,取名“四水归堂”,有聚财之意。正中位置挂着“乐叙堂”匾,下方是汪氏的三位祖先像,左边墙上还有一女子画像,其名为“胡重娘”,是她当年从西递村嫁到这里,设计了整个村庄的水系,这才有了宏村的香火不绝,代代相传。

 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,随意的走走停停看看,到了告别的时候,似有与宁静古老的山庄多多不舍。

开蒙守拙园

 守拙园坐落在距离黟县县城六公里左右的赤岭村,曾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。陶公虚构的那幅蓝图愿景落实在此地,赤岭村于是便有了“世外桃源”的美誉……

 守拙园以徽派建筑为特色,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,如《陶氏宗谱》、陶氏祖茔、陶家池塘、陶氏宗祠等。“守拙园”来自于陶渊明诗句: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”。“拙”是笨、不灵巧,但“守拙”是守正不阿,“守拙园”就是守住纯真和质朴了。

 一到守拙园广场,立刻被立在眼前的一座门楣上刻有“守拙园”题名的徽州特色石牌坊吸引住了,朴拙、刚正,如同园名一般。

 合影后穿过牌坊,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篇石刻《桃花源记》,真是应景之作……

 低头走过窄小静谧的石径进入守拙园,12亩的无岸天池如镜面一般,扑面而来;还有那三面的远山,一排排的徽州古民居,没有任何的过渡,没有任何的围挡,豁然开朗,真真让人欣喜不已。这一切活脱脱就是“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的意境。这里就是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中的“草屋八九间”、“池鱼思故渊”的地方了。

 守拙园最里面是一方文化墙,又称“弯腰墙”,墙体上镶嵌着大小一百多块石刻门额,门额上的字都是书法家们写的,基本涵盖了楷、行、草、隶、篆等所有字体,没有一位游客敢拍胸脯说认识上面所有的文字,因此而得名。

 在守拙园印象最深的就是穿汉服行开蒙礼仪式了。开蒙礼既是祖国传统的礼仪文化,又是当今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。目的是让我们传承传统习俗,树立 ”“ ”的行为规范,汲取尊师爱学的思想精华。

 “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,崇尚‘礼’,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,‘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’。” 守拙园里国学老师主持的开场引言,一下子吸引了现场全体师生,人人屏息凝神,气氛庄严肃穆。

  “拜师开蒙礼”随着一声“礼始——正衣冠!”,七年级九个班十八列400多名穿上汉服的学生开始依步骤检查自己的衣着,神态专注。随后学生们伸出双臂、拱手、弯腰、作揖鞠躬,先向圣贤孔子像行礼,再向站在前排的老师们行拜师礼。国学老师领头高喊:“一拜老师——”,学生响亮齐声应答:“教我做人!”;“二拜老师——”,“教我学习!”;“三拜老师——”,“永世不忘!”守拙园里喊声震天,响彻云霄。

 黟县守拙园,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!一个流连忘返的故园!

醉在屯溪老街

 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,依山傍水,在横江、率水、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被称为流动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,也是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。

 到达的时候,已近傍晚,从新街大道直插老街,如跌入光影流淌的河,让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。辉煌灯火,排成了阵势,演绎着高低错落、轻重缓急的曲韵,那一盏盏、一串串的红灯笼,如五线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。街头小广场中间,耸立一石柱牌坊,上面刻有“老街”二字,如一位谦恭的门童,站在老街口招徕着顾客。

 步入老街,仿佛突然间迷失在明清时代的中国街市。古意盎然的茶楼酒肆,店铺字号,书场墨庄,尽入眼底,令人目不暇接。

 街两旁,到处是风味小食店,热闹非凡。有毛豆腐、烧饼、五城香干、金丝菊、手工红糖、酥糖……琳琅满目,应接不暇。店主热情地招呼着客人,那吆喝声,绵绵软软,婉转迂回,就连那些看上去俗里俗气的“招财蛙”的呱呱声,也是富有韵味的。

 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,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,“同德仁”“茂槐”“老福春”“汲古轩”“艺林阁”“徽宝斋”等老店,都挂有“老字号”牌匾。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。这里有徽墨、歙砚、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,“祁红”“屯绿”“黄山毛峰”“太平猴魁”等享誉中外的名茶。

 老街,从千年时光里来,终将回到千年时光里去,优雅,豁达,包容。

 老街是活动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是“宋城”,是“东方的古罗马”。

 面对这个汲天地之灵气、取人间之精华的文化遗产,谁能不为之动情陶醉呢?

徽州文化博物馆

 第二天,121日,参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。

 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。

 馆址坐落在黄山市屯溪机场迎宾大道南侧,沿革于黄山市博物馆。该馆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,中国唯一能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,国家一级博物馆。

 馆舍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,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、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、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一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。馆舍地域开阔,草木葱茏,环境优美,水景小品,点缀其间,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。

 

 得地利之优,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。藏有陶瓷、砚台、徽墨、书画、徽州三雕、青铜器、玉器、杂项、古籍图书、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(册),其中古籍书近50000册,契约文书近30000份。馆藏的歙砚、徽墨、新安书画、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,其中宋墓出土的“文府墨”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。

 目不暇接的历史文物,灿烂辉煌的文化遗存,层出不穷的历史名人,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,我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,从徽州初兴时的古老文明到徽商鼎盛时的封建末世,一同感受徽州这方土地上那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。

看见一座山,读懂一座城!

 紧挨着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市黄山城市展示馆。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迎宾大道56号,毗邻黄山屯溪国际机场。

 按照黄山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展陈思路,城展馆划分为印象黄山、人文黄山、现代黄山、生态黄山、多维黄山五大主题展区;重点打造的展项共有五项,分别是“一幅画、一朵云、一条街、一个梦、一中心”,即序厅动态画、梦想云、《无徽不成镇》、梦立方和探索中心。

 在导游的提议下,欣然在序厅动态画小憩留影,呵呵,俨然有徽派特色的风味。

 黄山城市展示馆设计理念新颖独到、特色纷呈,建筑设计由台湾著名设计大师姚仁喜先生领衔,灵感源于诗仙李白《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》的诗句中“黄山四千仞,丹崖夹石柱,攀岩历万重,碧嶂尽晴空……”中的意境,概括为“三奇”,分别是形体奇特、空间奇妙、体验奇幻。

 黄山城市展示馆让我了解到旅游胜地、遗产之乡、文化重镇生态福地、徽韵之城、友谊之城。

 在黄山城市展示馆,我看见了一座山,读懂的却是一座城!

一座馆涵养一座城

 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状元博物馆。

 中国第一个状元博物馆坐落于休宁县旧县衙的遗址上。博物馆的庭院建筑也非常有地方特色,是典型的江南徽州园林造式,有状元及第门坊、藕花池、秋水亭、快雨廊、半亭等徽州园林建筑。飞檐翘角,金碧辉煌,宫灯高挂。

 拾级而上的海阳钟鼓楼,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又是中国状元博物馆的主体建筑,过去是休宁县衙前的谯楼和前门楼,作为瞭望报警守更之用。城楼上十九位状元的详实资料,在一张张图片和实物的佐证下熠熠生辉。

 穿过钟鼓楼下的拱式门洞,迎面可见根据旧县衙复原的徽派仿清代建筑“平政堂”。

 堂内,一幅励志对联分立两边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人生两件大事:“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。可怜天下千年不变的父母心!

 走过幽幽长廊,后院设有“金色龙门”。 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状元天下知。

 站着状元楼上眺望,前面的广场上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氛围浓厚。

 休宁县,这个人口不过十八万的山区小县,走出了19位文武状元,而中国科举史上,全国有案可稽的有名有姓的状元仅为六百四十九位,安徽历史上共28位,休宁占了大半,乃名副其实的“中国状元第一县”。

 徽州故地,文风昌盛。

 两天的徽州行程全部结束了,但却是我的一次快乐之旅!(章友斌)

学校概况 | 校长寄语 | 联系我们 | 帮助中心 | 版权声明 | 合作联系
版权所有:铜陵市郊区花园初级中学 地址:郊区陈瑶湖镇花园街道北大街
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14009334号 技术支持:铜陵企速网络
皖公网安备3407110200011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