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留 守 女 孩 的 梦
发表时间:2012/5/16 20:51:29 浏览次数:4261
留 守 女 孩 的 梦
——从我班主任工作的一次失误谈起
章友斌
有一个留守女孩,她的名字叫宛玲。刚上初中时虽才十四岁,但流露出来的已是明事知理的眼神。在七年级的第一学期,成绩算上等。我作为班主任,时时加以赞许。可到了第二学期,成绩一路下跌。我忽然觉得不妙,急忙找她谈心。她只是一味地低着头,不吭一声。经过我耐心地说服后,成绩才慢慢地有了转机。我的心才平静下来。转眼,八年级到了。可开学三四天后,一直没有看见她的人影!此刻,我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。我就急忙家访。听她的奶奶说,这孩子很懂事,不知怎么地,咋就不上学了?当我想跟宛玲谈谈的时候,她却把头扭向一边不愿理我。
此刻,我除了懊恼,更多的是反思。我在反思自己: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?是不是我的言行刺伤了一个孩子的心?是不是……
我赶紧联系了她的父母。她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来,细细地一了解,原来,她是对在外地的父母多了一份牵挂与期盼,加之学习又不冒尖了,遂产生了厌学的念头。哦,原来如此!多懂事的孩子啊!
在她父亲的帮助下,我再一次和她作了交谈。我首先向她敞开了心扉,既指出自己工作中的疏漏,又讲明她这样做,更加重了父母的心理负担,反而是坏事!终于,她又回到了学校。
事情已经过去了,但我内心一直在自责自己处理班主任工作的轻率与简单。我一味认为,对一个留守学生,只要对他(她)学习和生活上多多关心就够了,没想到,却忽视了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!当初,如果我能改变方法,“蹲下来”多了解一些她的心理渴求和企盼,也不至于……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每瞬间,你看到了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,并检验了自己的人格。”
是的,厌学的孩子回头的时候,不就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吗?我似乎看见自己先前童真的时光了。
可我不敢懈怠,怕重蹈覆辙。八年级下学期一开学,我就想把工作做细。正赶上学校组织看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。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,可不容错过。看之前,我向她,还有后来增加的几个留守学生详细地介绍了剧情梗概,特别叮嘱她认真看看,如能写些感想,给我看一下更好。
过了一周,她递给我一张纸,轻轻地一声“老师”就走了。
在一个有雨的夜里,我静下心来,摊开雪白的纸,睁开明眸,一股潮水,似乎从《诗经》里荡出来:
《因为执着》——
……
我也曾有张慧科一样的故事。父母经常在外,我——一个留守学校的学生,对父母多了一份牵挂和期盼,对学习多了几许迷惘和惆怅。不是经济困难,而是想起父母在外面很辛苦。曾闪过外出打工的念头。班主任的谈心不曾在意,老师的教诲未曾留心。看了电影,我的眼睛模糊了,我觉得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知。
幸亏看了电影,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!
我的梦,就是想帮助父母,减轻他们的疲劳,因为我长大了!
多么懂事的孩子,又是多么糊涂的孩子!
……
时间飞了,梦的脚印留了下来。
你可以划船不用桨,你可以扬帆不顾风向,可当你真正面对的时候来临,你不能没有执着和主张!
正如贝多芬,生命的窗口与源泉走了,因为执着,他才获得生命的交响。
正如霍金,翅膀受了伤,因为执着,他才受赐到人生的重量。
正如落叶,绿晕褪了,因为执着,大地才赏给他一张温暖的床。
稔熟一段岁月,放歌一段旅途,心在的地方,梦就在。
是的,父母不在身边,有老师在。我可以随手画出一幅很可爱的画,可以随口哼出一首很悦耳的歌,还可以很自然地用文字收获我的感情。
感谢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,感谢所有像魏敏芝一样的老师!……
窗外的小雨……
看完这一篇心语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我将此文稍加修改后,推荐参加由枞阳县委宣传部组织的“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影评观后感”作文竞赛,并获得中学组第三名(二等奖)!后来这篇文章还刊登在《安庆日报》周刊《枞阳新闻》上(2006年11月4日第91期)。
当她接到鲜红的荣誉证书的时候,可想而知,她是多么的阳光!
这件事过去半年多了,但我却不能忘怀。因为它给我敲响了警钟,让我深深感觉到时刻更新教育方式,改进教育方法的重要性。
《傅雷家书》为许多读者所喜爱,从而也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孩子全面了解的技巧。面对留守学生,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、生活,更要注重心灵的沟通,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。
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特别是班主任,更多地担负着塑造人的使命。要处理好班主任工作,不但要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,而且要全面地了解学生,尤其是留守学生,能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扉。只有这样,学生才能在学习、生活、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。
点评:
如何关注留守学生,是一个十分严峻而迫切的课题。新型的教育理念呼唤广大教师,尤其是班主任,要不断探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层次上进行了解和沟通的新路。
章友斌老师的这个班主任工作创新案例,启人深思,令人震憾。
作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实施者,也只有在这条路上经常走的人,才会风一般潇洒,雨一样抒情!
个人小传:
章友斌,男,1988年参加工作。从事班级管理工作27年。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,始终奉行“学语文,先学做人”的理念,教好书,育好人。(E-mail:zhyb173@163..com或QQ:1473540085)
备 注:
此案例获得《人民教育》编辑部和安庆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“全国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”(2007年·安庆)案例征集优秀奖,后被选入一线教育行动研究丛书《天使的翅膀》(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7年,第48页,1798字,刊号ISBN978-7-5336-4371-3)
学校概况 | 校长寄语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 | 版权声明 | 合作联系 | ||
|